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按照《易经》的说法,七月节名处暑 ,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
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是为否卦。
提起“否卦”,很多人会想到“否极泰来”,认为熬过最难的时刻,就即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但“处暑”这一天的“否卦”,不是“否极泰来”,而是“泰极否来”。
否卦的卦象为三个阴爻在下,此时,阴气已经变得很强盛,逐渐向上侵犯阳气,就像是处暑的天气。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日间的温度虽然还比较高,但夜里的温度较此前为低,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容易感冒着凉。
“多事之秋”意即如此。
否与泰对。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枯。故立秋以后,草木逐渐枯荣,是其验矣。如果人们不收敛修德,敬祭鬼神,以避灾祸,就会面临“泰极否来”的不利局面。
因此,否卦的卦辞有云: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这就是说,否卦就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处境。
在这个大环境下,小人得志,掌管权势,君子被排挤在权力圈子之外,诸运不顺。若想得以生存,就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消极应对,如果懂得方法,便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道德经》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的祸患多是由于自身的贪婪本性招致的,所以君子必 须不断地修行,学会控制自己的慾望,懂得何时进退,如何取舍。
很多时候,“见好就收”是一种大智慧。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停不下贪念、不知“止”,待到败局铸成,再想回头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止,一直都是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智慧,处世之道。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非常注重“止”。
儒家讲“止于至善”,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佛家讲“戒定慧”,背后都是“知止”的学问。所以,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才是立身长久之道。
“勿思步履行多远,只看乾坤方寸间。”
如今,被疫情笼罩下的大环境,犹如陷入了否卦,很多人都感觉到日子不好过。越是这种时候,更要懂“止”,让自己越来越笃定。当你处在“泰”的状态,想要保泰去否,就要有居安思危的念头。知道自己的“泰”来之不易,更要小心维护,且不可骄傲自满,以致粗心大意,乐极生悲。若你暂时处于“否”的状态,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要知道,在周易六十四卦里,“否”是第十二卦,而“泰”则是十一卦。也就是说,泰卦在否卦之前,从泰到否,仅一步之遥;而从否到泰,则要历经其余六十二卦,完成一个轮回。的确,从好到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要从坏变好,却需要一个过程。
否卦似乎是大凶,不吉之征。
然而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有志者事竟成!
免责声明:文综合编辑源于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借“离火”之势,重启人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