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这个节日本身虽然是西方舶来品,但亲情和孝道却是东西方文化中都提倡和推崇的,5月12星期日是母亲节,我们就借机聊聊道教的母亲节情怀,也就是孝道文化。
道教奉真武大帝为“报恩祖师”,乃因大帝化身为净乐国太子之时,侍父母至孝。在真武大帝的《报恩宝诰》当中,尤其强调“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因而明确指出母亲在生育和抚养子女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而在道教的真武大帝信仰当中,孝道与修仙的目标结合为一,相辅相成,不行孝道,不可成仙,成仙得道则是为了更好地报答母亲的怀胎哺乳之恩。
因此,正如《太平经》所说,看到父母逐渐老去,应该“独居闲处念思之,常疾下也,于何得不死之术”,尽力为父母求得长生之法,“常为求索殊方,周流远所也。至诚乃感天,力尽乃已也”。
在道教经典中,《太平经》明确提出孝的重要性:“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而在后期道教书籍中,专门强调孝道文化的经典也不在少数,如《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等等,而在普及更广的一些道家蒙文和劝善书中,例如在《增广贤文》和著名的劝善书“三圣经”中“孝”思想都无处不在。
在传播孝道方面,道教将“孝”与道教终究追求——成仙紧密地结合,使“孝”成为修仙的首要条件。
“不孝而为道者,乃无一人得上天者”“不忠不孝,罪之大恶”,也就是说,人如果不行孝道,神灵所恶,要想得道成仙更是毫无可能。
由此可见,道教从经典也就是教理教义层面就对孝道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孝道与仙道,两者可谓并行不悖:敬孝需要求仙,而成仙则能够更好地敬孝。
从社会层面来看,道教之如此强调以忠孝为学道之基,倡导忠孝神仙,实际上是为了通过孝道人伦夯实社会之基,以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其实是我们华夏历代文人志士,包括历代道教祖师济世利生的永恒情结,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所在。
免责声明:图文编辑源于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阅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