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易经多少都有些了解。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之一,启发了儒家与道家两派思想,深入的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思维与决策模式。易经是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从古代开始它便是读书人奉行的经典,孔子将《易经》列入六经,它也是古代科举的必考范围。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结晶,它融合了先人在早期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自然与人类生存律则探索的经验成果,将之升华为精奥微妙而言近旨远的哲理思想。儒家往往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对于修身养性的应有态度,道家则以更为宏观的进退之道,启发个人对生命当下的自在安顿之道。
虽说易经一开始被视作一门预测学,但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一部卜筮之书。易经的确具有占卜的功能;但是它的价值却又不仅仅在于卜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相,提供了一个整体和谐发展的宇宙观,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把握未来。
那么作为一个人普通人我们能够从易经中学到些什么呢?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易经倡导万物生生不息的精神,要求我们具有变化、发展观,不要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要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正道。
易经提出: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物极必反、盛极则衰。要掌握事物和矛盾运动的辩证法,做什么事情或选什么工作都要坚持必要的平衡性,不走极端,行中庸之道。
易经提出简易的原则,要求我们注意自身行动的简易程序,切不可傲慢杂乱。
易经提出事物有序有则,安当其位的观点,要求我们注重事物的特点,明了每个事物的序列、存在的位置和处理问题的轻重缓急。
易经提倡君子言行正道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行之有规、动之有德。言行是我们的关键要枢,切不可等闲视之。
易经提出成事于谋论,要求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中注重对计划、方案、目标行为的预先谋策,以便寻找最适合自己行动的方略。
易经出趋吉避凶论,要求我们要力争「吉祥」、「吉运」,避免凶气、凶险之运。为此,就要精心策划和谋划自己的行动,切不要草率行事。
易经强调合顺于大道的规范的观点,要遵从正道,不违正道,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无往不利。
易经讲究推移变通之理,在解决和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要考虑几种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谋略,并且勇于和善于用变通之理去达到预定目标。
易经提出「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的忧患意识,也就是要有生生不息的进取精押,不满足于现状,不耽溺于享乐逸志之中,时时想到自己的不足、短处,不断有所创造、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文字、图片是对本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图文来源源于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相关搜索热词: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