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感化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
当然这里并不是让你拿块板砖拍回去,这里言明的是处世的分寸,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将是无止无休的恶性循环。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孔子虽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恕别人的过失。献出太多的恩德和慈悲,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自己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公正与率直坦然面对这一切。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然后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白龙王工作室分享。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里的“数”是“屡次”的意思,有事没事总是跟在老板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疏远也就不远了。距离过远,会逐渐变得冷漠;距离过近,必然要伤到其他人,就好比两只刺猬在冬天相互取暖,离得远了冷了,离得近了又相互扎到了对方。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之间相处要有个度。
反过来看,孔夫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在其位,不知其受。不在其身,不知其痛”。“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要做一名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劝别人大度的便佞之人。
免责声明:文综合编辑于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阅读:
相关搜索热词:以德报怨
下一篇:最能增加正能量的古文!